
建筑的基調是柔和的灰點綴以柔和的白,沉穩(wěn)的木色則是墻后很重要的發(fā)現——除了在材質上合乎古建筑的邏輯以外,干 凈、淡泊、平和是其精神上的主題。建筑的圍墻和主體墻面是首先作為空間界面的角色而存在,它們的性情溫順但不乏南方建筑的明確和肯定。

某些連續(xù)的折板,墻 內與墻外(“皮”與“瓤”)的灰白色彩不同賦予了建筑現代的外觀,但初始目的是為了模糊天地墻的界限,希望可以因此帶來簡單和意味深長的變化。公共空間的 體驗得到了重視,就像意大利古城佛羅倫薩的街道感覺一樣,在這里,除了在街巷廣場的穿梭可以獲得東方層層疊疊遞進的體驗以外,情趣也是其中的鏈接線索。

人們對著中心景觀——開放和展示,而對著街道空間——交流和生活,生活的熱情是最大的改變。規(guī)劃的構思 來源于聚落,但又不是盲目地模仿或者復制。其實,作為商業(yè)住宅的開發(fā),規(guī)劃的邏輯本身就是有別于建筑師因勢利導的規(guī)劃原則的。最終的格局考慮了村落的嚴 整,回家路線不復雜,并兼顧停車和行車的效率。

景觀分級:中心綠化帶、組團集中綠地、宅間綠地,逐級呈葉脈狀滲透。其中,中心綠化帶:沿東西向分成3 個花園,各有特色且相互聯系;組團集中綠地:南北向滲透,形狀不規(guī)則;宅間綠地:東西向延伸,見縫插針,精巧靈動。人們來到本項目,從入口的小廣場到老房 子到街道到院落,是一種體驗和情境的經歷。沿中心綠化的跑步道、組團集中綠地的散步道、回家的步行道,層次清晰而回味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