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將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的政策的出臺后,國內的旅游市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國民對于旅游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游客不再滿足于單純的觀光旅游,休閑時代的到來更使得一大批新的旅游度假區日漸興起。這里面包含了幾個主要的類型:濱海旅游度假區、湖泊、水庫為主的濱湖旅游度假區、以及山地丘陵為主的度假區等。
目前,山地旅游度假區作為一種主要的發展類型,以秀麗風景、生態資源、叢山密林、珍奇動植物為核心吸引物,輔助相應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以及開發相應的開發旅游地產。因此,這類型項目的開發,道路是關鍵。它們決定了項目開發的核心訴求,包括使用便捷、節約投資、集約土地、生態保護、景觀環境等。本文在此分享下關于山地旅游度假區道路規劃設計的心得體會。
一、功能需求
首先,山地旅游區道路規劃需要滿足山林防火要求,普通汽車、電瓶車等通行的要求。其次,道路設計時需考慮與主要出入口的銜接,現狀道路的有效利用,對上位上級規劃中基礎設施規劃的充分遵循等問題,以及與建設用地選擇的相互推敲,對于節約道路工程投資的綜合考慮,沿途的景觀環境要求等。
二、設計原則
提升規劃區的環境:以自然山體、天然植被為依托,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景觀及地形地貌,使設計能與自然環境和諧融合;并引導地塊的開發建設遵從這一原則。
開發與保護相平衡:兼顧過度開發對土地價值的貶損,使道路能很好的與其服務地塊銜接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現狀地形地貌的破壞;并能為下一步地塊開發建設中保護環境、合理利用土地創造條件。
道路規劃與規劃區景觀相結合:將道路規劃為規劃區的景觀亮點, 以提升規劃區的景觀環境;盡量減少道路交通對人的干擾。
三、設計要點
1、設計速度:
道路設計速度要求不高,設計速度在30-40km/h,
2、設計坡度:
根據規范最大縱坡推薦值為6-7%,最大縱坡限制值為8-9%。同時有縱坡限制坡長條件,道路坡度在9%以下。
3、道路半徑:
應盡可能采用較大的道路半徑,以提高道路的使用質量。局部路段設置超高、加寬或會車帶等特殊技術處理。
4.道路橫斷面設計:
(1)道路斷面形式
山地旅游規劃項目道路橫斷面由于受到地形條件限制,道路不宜設置太寬,滿足景區車輛通行即可,山區道路通行量小,多為“一塊板”形式,另外由于山地旅游區多以生態環境、林地等自然資源為優勢,綠化覆蓋面積較大,所以除了主要出入口景觀道和重要交通集散樞紐之外,在道路紅線內很少刻意布置道路綠化,更多借用道路兩側的自然林地、綠地等景觀加以改造,形成自然綠色通廊。
(2)道路寬度標準
1)基地條件特殊,道路大多沒有條件形成環線,道路設計應采取雙向交通。
根據消防通道不應小于3.54米的森林防火要求,普通汽車寬度為2米左右,客車、消防車、工程車輛寬度為2.5米左右,道路寬度為5.5米可滿足普通汽車與普通汽車在正常行駛中會車,普通汽車與客車、消防車、工程車輛減速進行會車。但客車、消防車、工程車輛之間會車需6-7米道路,所以道路寬度設計在5.5-7米為宜。
景區主要游客通行道路,交通流量較大,旅行客車會車較多的道路,建議道路寬度為7米,可滿足車輛基本行車要求。
道路等級較低,以小型普通車輛為主,無較多工程車輛、客車進入的,建議道路寬度取5.5米下限。但需根據道路設計行車速度,在路段規范區間內設置會車加寬帶,以滿足有時大型車輛會車要求。
2)基地條件適中,道路可形成環線。
道路設計為雙向交通,道路寬度可參照5.5-7米的道路寬度標準。從節約成本角度考慮,道路為單向交通時,僅從車行考慮,3.54米可滿足普通汽車、客車、消防車、工程車正常行駛,同時可滿足少量行人通行,為避免大量行人與汽車混行,建議道路寬度為3.54-5米。
3)基地條件特殊,局部為環線
此時道路設計需環線、盡端路結合。寬度根據道路的單雙向、是否為環線等條件相結合考慮。
(3)道路橫坡
是以道路橫斷面為視角,道路中心或一端到另一端的坡度稱之為“橫坡”。雙向橫坡一般用于沒有中心隔離帶的道路,如一般的城市道路,是中間高兩邊低的一個形態,橫坡一般以X%表示一般道路坡度在2%-3%代表的是高點于低點的高差h與高點之間距離L的百分比。另外路堤邊坡,一般出現在高出原地面的道路上,由于道路高出原地面,需要填土以達到設計標高,也就是路堤。
填筑路堤需從下向上逐層填筑、碾壓,每層的寬度逐漸減小,達到設計高度時,寬度略寬與設計路面寬度,這是路堤兩邊會形成一個坡度,就是邊坡。山地旅游區道路橫坡主要滿足排水要求,局部轉彎半徑較小地段為防止車輛側向滑移宜設置加寬路段,或適量減小橫坡坡度,能夠達到排水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