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體現了度假賓館那樣的休閑氛圍,為了避免傳統養老設施的風格, 除了在一些公共空間必要地設置扶手以外,取消了室內走廊兩側的扶手和裝飾墻裙。五個單元根據護理管理上的需要,分別設置輕度、中度、重度三種類型。居室中設有"穴居" 的凹室,即"小房間",入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嗜好和設想來布置和裝飾。

二層坡屋頂、水沖紋理瓦、清水混凝土、杉木板扶手墻、四個小窗戶等,體現了因地制宜的設計風格。與鄰近的社會福利法人所有的舊竹友莊的主題相呼應,外觀設計上與國立公園內的休閑地相適宜。

在坡屋頂內部的側廊下營造出共同生活室的內部貼磚、木柱等, 給予刺激的觸感。

從玄關門的不銹鋼浮雕、大浴場的彩色玻璃以至于整個建筑的設計再現了"志摩的自然風土" 這一主題。五個居住單元名字取自志摩的五個街區名,共同生活室名字來源于地名;原始的大鐘,入口設置表現出單元組氛圍的裝飾架子;看到大浴場噴水口會聯想到著名水源地的" 巖戶"; 當地陶藝人為浴場設置了別致的噴水口。

變壓器設置在屋外不顯眼的小屋內;從建筑的基準層1m 以下的地方設置入口,在視線上弱化它的存在。廚房設有電器化廚具。設施中心上下通透的圓形空間采用了玻璃纖維管以及LED 合成材料,表現出海面升起的泡泡,并且隨著季節及時間的變化,光也不同。另外,周邊六根柱子上部設置了燈光,燈光照射到天棚,反射光為圓形大廳營造出歡快明亮的空間效果。衛生熱源器全部設置在廚房附近的外壁;考慮到管理上的便利,空調熱源的接水槽集中設置在一起;除了老年癡呆癥用戶單元以外,真他每個房間均設有空調開關。同時, 為了防止忘記關閉開關,在每層均設有可以集中控制的開關。為了浴室更衣室保溫,在浴室的天棚上設置了輻射加熱器;一層大浴室外部設置方便設施使用者休息的足浴池,足浴池內的水不是采用循環利用,而是采用添加式,這樣有效阻止了軍團菌的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