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宋及金雕塑(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宋代以城市為中心的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市民階層壯大起來,代表市民趣味的審美觀念隨之興起。與此同時,理學的興盛使人們更關心現世生活,關注來世的佛教日趨衰落。因此,宋代的佛教雕塑無論內容還是風格都明顯世俗化,那些神圣不可及的面貌漸漸模糊了,代之而起的是更接近現實生活的形象。造像藝術集中轉入南方,如廣元、大足、安岳、杭州、贛州都是摩巖造像較集中之地。(見圖7)
大足石刻是我國石刻藝術的精品。盡管它的開鑿有著宣揚佛法說教的主旨,但雕塑匠師的高超手段,至今仍使人們為造像之精妙而贊嘆不絕,從而受到無上的精神享受。大足石刻無愧為中國雕塑史上的一大奇觀。
在世俗題材方面,宋的陵墓石刻多沿襲唐之傳統,但氣勢漸弱。繼中晚唐之后的宋代雕塑進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創作手法上趨于寫實風格,材料使用上則更加廣泛。宋代的彩塑較為發達,在佛雕造像上較唐代有了較大變化,此時的佛雕造像以觀音菩薩居多。
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的雕塑作品主流風格仍多受宋影響,但在不同程度上呈現出了其民族的特色。
八、元明清雕塑(公元1279年-公元1911年)
中國蒙古族統治者早在建立元朝之前,便先后仿照漢族建筑樣式,營建上都及大都兩個都城。而分布各地的寺廟塑像、石窟造像等亦展示了元代雕塑藝術的概貌。進入元代,統治者重視手工業,雕塑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明清兩代,宗教觀念進一步淡薄,此時的宗教雕塑在缺少內在信仰的狀態下,顯現出缺乏創造性和生命力的程式化傾向。而明清的世俗雕塑藝術多趨于裝飾化和工藝化。這些雕塑大多更強調實用性與玩賞性功能,體現出工藝品的特色,而早期雕塑那種強烈的精神性功能則大大削弱了。但是,這些裝飾性、玩賞性的作品往往不受陳規限制,面貌各異,這也可以算是明清時期雕塑藝術的一個亮點。其作品造型一般小巧玲瓏、精致剔透、精雕細鑿,缺乏大氣之作和大型之作,藝術上逐漸轉向個人化、內聚性的風格。
而一些與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市民群眾及知識階層有著較密切關系的各種小型的案頭陳設雕塑和工藝品裝飾雕刻,則有顯著的發展,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景象,代表著這一歷史時期雕塑藝術的新成就。
明清帝陵的陵墓表飾較前代規模更大,像設更多,布置講究、技術嫻熟,但其既缺乏唐代的超然、也缺乏漢代的雄渾,此時的作品更能滿足人們的賞心悅目之功能,失去了前代的創造活力。 明清雕塑有明顯追隨唐宋風格的痕跡,在名目繁多的寺廟里,供奉著各式各樣的神像,其造像多為彩塑,即泥塑彩繪。從題材到表現手法日趨世俗化、民間化,形成了工巧繁縟、萎靡纖細、色彩亮麗的藝術風格。如泥彩塑千手觀音。(見圖8)
九、現代雕塑(公元1911年后)
進入20世紀后,中國傳統的宗教雕塑已處于衰落時期,民間小型雕塑雖很繁榮,但未能成為主流。辛亥革命及五"四運動前后到30年代,許多青年赴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學習雕塑。他們歸國以后,大多從事藝術教育,成為中國近現代雕塑藝術的開拓者,促進了中國各種形式雕塑的發展。這個時期比較大的創作有為紀念孫中山和其他民主革命家塑制的紀念像和設計抗日戰爭英雄紀念碑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中國的架上雕塑、大型紀念性雕塑、園林雕塑、城市環境雕塑民間雕塑與大型泥塑群像等雕塑藝術都有了長足發展。如江小鶼作的《孫中山立像》、王丙召作的《金田起義》等。(見圖9)標志著中國雕塑藝術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西方雕塑發展史
一、史前雕塑
新石器時代開始后,人類被迫放棄狩獵成為牧人、農民,各種手工藝術得到了充分發展。外國最早的雕塑是在人類為勞動和生活需要創造生產力極低的勞動工具--石器工具的同時創造的雕塑藝術。其經歷的時間漫長,演變反映了史前人類文化逐漸豐富的過程,在這一時期沒有明顯的地域性分別,所以它標志這整個人類文明的最初探索,而不是單一的代表某一民族。
比較著名的史前雕塑是距今25000年前的威倫道夫的維納斯。(見圖10)他塑造的滾圓豐滿的婦人形象,表達了原始人對豐產的象征性渴望。
二、古典雕塑
1、原始時期
西方雕塑的傳統發源于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但古希臘雕塑卻又曾經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響過。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現了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埃及的雕塑藝術大約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業的誕生,孕育了藝術裝飾的萌芽。它長期保存了原始社會的殘余,埃及的神話與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神話、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決定埃及雕刻發展遲緩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為法老政權和少數奴隸主貴族服務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識支配,嚴格服從上層社會的審美觀點和需要。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響的還是陵前和神廟的裝飾雕刻及紀念性雕刻。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獅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塊巨大巖石雕成,是古代最龐大、最著名的雕刻。(見圖11)
埃及雕刻達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經過長期的探索得來的。它的雕塑藝術在古代世界美術史留下了燦爛的一頁。
古埃及雕塑的審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臘雕塑的審美理想是追求真實的美。
希臘雕刻的題材大部分取自神話或體育競技。當時,一些開明的統治者除致力于內政武力外,還提倡發展美術和文藝,在公元前6世紀以后的幾百年中,古希臘科學、文學、藝術的名家輩出成就輝煌,雕塑藝術是這個時期燦爛的文化成果的一個重要方面。
愛琴海上有許多小島嶼,其中巴羅斯島盛產大理石,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希臘雕刻就藝術風格的變化、發展而言,可分為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