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居住區中 兩排建筑及建筑宅間綠地組成的地塊進行的雨水管理,首先是利用建筑附屬綠地或基礎綠化區設計應用于雨水花園、雨水滲透池、透水鋪裝等雨水景觀設施進行建筑 屋頂落水雨水、建筑立面雨水、以及綠地本身匯集雨水的管理;其次利用兩排建筑間的宅間綠地,設計一系列雨水種植溝、雨水濕地等進一步管理建筑生成雨水、宅 間道路生成雨水、以及綠地本身匯集雨水,將雨水管理景觀和宅間綠地的水體景觀、功能場地、游憩步道、植物群落結合于一體,最終通過這兩個層次雨水管理景觀 設施構建的網絡實現對居住區場地雨水的全面管理。
居住區(局部) LID雨水管理途徑示意
如城市支路(生 活性道路),在全面分析道路的機動車通行、道路停車、人流通行等功能需求的基礎上,結合道路的縱向與橫向坡度條件,將透水性鋪裝、雨水種植池、雨水花園三 種雨水管理景觀設施整合規劃于綠色道路景觀中,形成一個小型的雨水管理網絡(三種雨水管理景觀設施間可以連通),實現了對道路雨水的管理。
城市支路LID雨水管理途徑示意
如城市公園, 即可以在滿足公園應有功能的提前下,將公園景觀設計與雨水管理功能結合。可在公園邊緣區設計應用雨水種植溝、雨水過濾帶、雨水種植池、透水性鋪裝等雨水景 觀設施關注對公園周邊建筑、道路生成雨水的管理以及公園邊緣區雨水的管理;在公園內部場地結合公園水景設計,應用大型景觀滲透水池、構造濕地等景觀設施實 現對公園內部雨水的管理;同時公園邊緣區與公園內部分布雨水管理景觀設施可相互連通,以獲取公園最大的雨水管理能力。最后,在條件允許下,公園雨水管理也 要注意與城市其他公共綠地雨水管理設施組成系統,獲取城市綠地最大的雨水管理效能。
城市公園LID雨水管理途徑示意
低影響開發作為一種自然式、景觀化、低成本的 城市雨水管理方法,具有顯著的雨水水量與雨水水質管理作用。以美國為代表,德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一些發達國家都開始積極采用低影響開發進 行城市雨水管理實踐并取得良好效果。在我國,低影響開發仍舊處于起步探索階段,迫切需要景觀、市政、建筑、環境等專業人員的多視角研究與推動,進行單體建 筑、居住區、城市道路、公共綠地等不同類型、不同規模城市開發建設項目的低影響開發的設計與實踐,使雨水成為城市的一種生態之“源”、景觀之“源”,不是 城市廢水之“源”、污水之“源”,構建我國“綠色與灰色”有機結合的雨水管理基礎設施,實現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