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空間】
城市開放空間,是由公共控制的土地區域和水體,提供娛樂、審美和生態,保護和塑造了城市環境。
根據低影響開發策略,開放空間應作為一個綠色網絡進行綜合規劃,利用設計公園、綠道和自發組織的保護區來保持水體功能和生態系統的連通性,抑制城市的惡性擴張。功能包括地下含水層調節和補給地下水,維持河道基流的區域集水區的功能,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遷徙廊道,維持城市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彈性。
開放空間類型 | 功能 |
動植物保護區 | 保護自然植被、敏感的生態棲息地和開放空間。 |
雨水處理公園 | 減緩、分散和浸透雨水的自然過程。 |
雨水收集公園 | 循環利用雨水徑流灌溉高維護的公園如社區花園和運動場。 |
綠道 | 連接開放空間建立城市綠道保持營養、自然資源和棲息地流貫穿整個城市。 |

LID城市雨水收集與利用的技術與設備:
LID設施共有21種,排列順序根據其服務功能的強弱來確定,最弱為大尺寸管道,最強為人工濕地。
1 | 大尺寸管道 | 8 | 保持塘 | 15 | 滲透暗溝 |
2 | 水流控制裝置 | 9 | 過濾帶 | 16 | 樹池過濾 |
3 | 干洼地 | 10 | 地下過濾沙床 | 17 | 雨水花園 |
4 | 地下滯留 | 11 | 表面過濾沙床 | 18 | 濱水緩沖帶 |
5 | 滯留塘 | 12 | 墻面綠化 | 19 | 生物洼池 |
6 | 雨水涵道 | 13 | 屋頂綠化 | 20 | 滲透盆地 |
7 | 雨水收集器 | 14 | 可滲透鋪裝 | 21 | 人工濕地 |
LID設施使用的目的,是通過對場地開發前的水文狀況和開發后的目標進行分析,利用場地規劃技術大量減少開發的水文影響,模擬開發前的水文狀況。由此,LID 設施的選擇取決于期望在項目或場地中整合的水文產出。其選擇的策略如下:
評估場地建設的可能性和限制條件。
界定需要的水文控制類型
考慮維護和管理條例、社區認可和成本。
設施的合理布局設置
硬質工程設施的輔助
而在實際操作中,單一的LID設施往往達不到應對百年一遇洪水的要求,這就需要建立整體性的LID網絡,實現雨洪的處理。網絡中,LID設施可分為4類,見下圖。
【網絡上游:雨洪接收】
此類裝置直接接收雨洪,進行初級處理,并將雨水徑流導入下一層設施。見下表。
最佳功能 | 網絡中位置 | 尺度 | 管理措施 | |
墻面綠化 | 水流控制/過濾 | 在網絡起始處,直接連接屋頂 | 從小尺度的住宅應用到較大尺度的商業應用 | 根據不同的物種偶爾需要澆水和修剪 |
屋頂綠化 | 過濾/處理 | 網絡的起始處 | 從小尺度的住宅應用到較大尺度的商業應用 | 檢查屋頂隔離屋,也要例行檢查植被和維護排水流路徑 |
過濾帶 | 過濾 | 主要處理系統的上游 | 從小坡的街邊到大尺度的場地 | 經常性的垃圾和沉淀物,刈割 |
可滲透鋪裝 | 過濾/滲透/處理 | 處理系統的上游,去除沉淀物和減少徑流量 | 從停車棚到停車場到街道 | 要利用真空吸塵器的去除沉淀物;植草鋪裝需要刈割和灌溉維護植物 |
滯留塘 | 滯留 | 集水區和徑流下游,場地外雨洪管理系統上游 | 10英畝或更大的徑流面積的水域 | 經常的垃圾清理和不定時的沉淀物移除,土壤中沉積污染物需改良或清除。 |
雨水涵道 | 保存 | 溢流盆地或出水口上游,過濾設施下游 | 根據匯水區徑流面積確定尺度 | 需要特殊的設備來移除垃圾和沉淀物 |
地下滯留系統 | 滯留/滲透 | 過濾設施之后,防止過量沉淀物 | 最大集水區面積25英畝 | 檢查和清除沉淀物 |
保持塘 | 保持/處理 | 匯水區和徑流的下游,通常構建在場地的最低點。 | 居住區,商業區和工業區,根據區域降雨量,水域徑流面積不小于10英畝 | 每半年檢查一次,移除沉淀物、聚集垃圾和碎屑物。以保證排水功能順暢 |
以下為該類設施的示例圖。
墻面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