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醫療健康的發展現狀代表著高科技朝陽行業的未來和趨勢,同時也關系著人們的生活健康水平如何,相應地生物醫藥醫療健康的產業園區也成為了各地產業園區的發展中的標配,要么單獨立項成為一個生物醫藥醫療健康園區,比如以醫藥命名的國家級高新開發區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四大藥都之稱的河北安國、江西樟樹、安徽亳州、河南禹州。要么以園中園的形式,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國家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又或者是在園區內劃分一塊出來做生物醫藥醫療健康產業,這個就非常多了,不舉例了。
每項延伸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集群,覆蓋了人們健康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些領域我們可以根據當地的情況,人們的需求,抓住其中一個點或者幾個點,和產業地產結合,形成集聚效應、融合效應和生態效應,形成一個個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健康服務園區。
而對于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發展需要我們去發現和創造,尋找到一個依托點,讓它成為形成健康服務產業園區的亮點和吸引點,從而系統化地全面地發展。今天從如下方面來了解一下產業園區形成的四大依托。
一、優勢有力政策扶持 增速園區發展進程
政策服務:如泰州醫藥高新開發區就明確提出可以把醫療器械、醫藥的審批速度加快,省級藥監局和市級藥監局就在園區內辦公,和國家藥監總局保持暢通的聯系。審批一直是醫藥醫療器械保健審批等的痛點,抓住這個就是非常好的切入點。北京這邊制定的G20政策,上海張江的新產品的獎勵政策,南京的321人才政策等。
二、園區金融服務平臺 推動產經銷全面發展
1. 資金服務:生物醫藥醫療健康產業的資金需求,特別是新藥新醫療器械的研發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若能提供比較完善的金融服務平臺,包括接力棒式的股權投資、生物醫藥資產證券化、信托、擔保貸款、上市、債券等多種完善的融資方式,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
2. 貿易服務:沿海沿邊的貿易服務先行,生物醫藥醫療健康貿易行業的發展從而刺激相關新產品新技術的發展。也有先天形成的交易區,如四大藥都。
3. 訂單服務:北京成立的ABO聯盟,給CRO企業提供超過十億的訂單,從而吸引大量CRO企業加入,從而促進整個園區的提高和企業的發展。
三、充分利用區域資源優勢 整合園區知名度和凝聚力
1.知名企業:南藥牽頭的南京醫藥谷,揚子江制藥牽頭的泰州醫藥高新開發區,石藥集團和華藥集團牽頭的石家莊醫藥開發區等,知名藥企牽頭容易吸引上下游企業,也可以產生集聚效應。
2.科學院所和大學:北大方正依托北京大學醫學部創辦的北大醫療產業園,張江園區依托中科院藥物所等知名研發機構而引進的一系列研發型企業等。
3、高端人群:上海國際醫療園區瞄準上海100個億的高端醫療需求服務,從而展開特需醫療服務。目標非常明確,園區發展前景也被大家一致看好。
4、原料提供:這塊主要是針對中藥,當地有大量中藥的種植,可以形成產品初級加工以及進一步加工,或者延伸出中醫藥保健等相關服務,并形成初級加工,深加工,上下游延伸,新產品新技術研發,保健服務,中醫藥旅游等相關領域。當然也有以肝素鈉等為原料的產品,江蘇那邊就有大量的養豬專業戶,給肝素鈉提供了大量的原料供應,促進原料深加工發展。
5.技術平臺:引進一些創新性的技術平臺,如藥品給入方式,蛋白平臺,健康物聯網平臺,基因診斷技術平臺,抗體技術平臺,免疫技術平臺等。圍繞技術平臺開發大量的新的應用產品。
6、頂尖人才:諾貝爾獎、院士以及行業內影響力很強的人的加入,并且系統性地利用該頂尖人才的行業影響力,傳播影響力,形成一個人才集聚、技術集聚,從而促進園區發展。
四、以創新發展為依托 聯合各界資源齊發展
1、融合創新: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方面和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的融合,健康行業和汽車行業、家居行業、健康行業和小區建設等的融合,從而形成一系列新的爆發點,形成產業集聚區。
2、行業聯盟和協會:有效地利用行業聯盟和協會的行業影響力和制高點,有效地集聚各個方面的政策資源,制定行業標準,并且通過聯盟可以形成科學院所、公司、客戶、投資公司等組合的產業集群,然后促進產業集群落地。
3、培訓和會議:通過行業內標準培訓,行業會議的舉辦,促進行業用戶的認知和交流,從而進一步促進落地。
4、小型健康園區:每個地方以后也可以組建小型健康園區,集合當地醫療服務、健康管理服務、養老健康服務、健康咨詢、健康互聯網、健康物聯網、健康用品、健康食品、醫療器械及醫藥產業流通等,成為當地的健康服務中心,為整個地區的健康服務。
作者簡介:王習志 南京盛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