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 墩,又稱門座、門臺、門鼓,抱鼓石。是用于中國傳統(tǒng)民居,特別是四合院的大門底部,起到支撐門框門軸作用的一個石質(zhì)的構(gòu)件。 門墩是四合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稱門枕石,門外部分稱為門墩,門枕石在中間有一個槽用于支撐門框,門內(nèi)部分有一海窩用于插入門纂(門軸的下端),與固定 在中檻上的連楹一起起到固定門軸,便于門的開關(guān)的作用。

門 墩是在中國住宅四合院中,用來支撐正門或中門的門框、門檻和門扇的石頭。其傍于大門門框側(cè)下,如枕,所以又叫門枕石,枕石的門內(nèi)部分是承托大門的,門外部 分往往雕以鳥獸花飾,又叫抱鼓石。抱鼓石也有方、圓兩種造型。門礅的雕刻頗為講究,選材考究,工藝精湛,雕刻物栩栩如生。圓石鼓的兩側(cè)圖案以轉(zhuǎn)角蓮最為常 見,講究的可以做成其它圖案,如:麒麟臥松、犀牛望月、蝶入蘭山,也有的做成五世同居(五個獅子)圖案。圓鼓上面一般為獸形,上面有站獅、蹲獅或臥獅(俗 稱獅子狗),方鼓子也多雕飾。它是四合院建筑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種精美的石刻工藝品。

門墩是門樓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個組成部件,門墩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因此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石刻藝術(shù)品。有人試著在門枕石上刻了一個通報來客的鼓,有的人在鼓面上雕出蓮花。因為樣子很漂亮,所以有人跟著模仿。
自古對于門面裝飾的追求,自然不會忽視建筑入口處這一對石構(gòu)件。抱鼓石即是對門枕石大事雕飾的產(chǎn)物。“枕”本是主要部分,為了雕飾,門枕石的附加部分被強調(diào),“鼓”部很高,用料用工遠超過“枕”部。

顧名思義,抱鼓石造型為圓鼓形,富有裝飾功用,通常雕飾以葵花、紋頭、獅子等。下部雕為須彌座,中間為鼓形,飾以花紋浮雕,上部透雕獅子,這是常見的樣式。 據(jù)《營造法原》,將圓鼓部分雕成獅形者,以術(shù)語稱,叫拉獅砷或挨獅砷。后來人們又想方設(shè)法美化臺子有人把臺子做成了水中荷葉形,不但造型很漂亮,而且"并 蒂同心"代表著夫妻美滿,很吉利,于是成為當時最流行的一種樣式。其次,受歡迎的門墩是在祥云上雕出蓮葉形,再在上邊放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