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重以人為本,從人的角度尋求行為上的舒適、視覺上的美感和心靈上的愉悅,力圖讓游人無論是身心還是感官上都獲得最大的滿足。根據總體規劃 的特點,本公園設計將400多米長的棕櫚步道置于沙灘與鹽梅路之間,以高大的椰子樹和連續的亭廊統一海灘景色。步道東、西兩端各設大小兩個廣場--太陽廣 場與月亮廣場,作為海濱公園的兩個入口,二廣場以陽光長廊連接,長廊柱子以較大的尺度和粗獷的當地石材肌理體現厚重與質樸,而廊頂則用輕盈的鋼架和鋼管表 達通透與輕巧,兩者從質感上 (粗獷與細膩)、顏色上(紅棕與灰綠)、材質上(自然與人工)形成強烈對比,成為大梅沙獨特的建筑景觀。

月光花園與大梅沙海濱公園既互為一體又相對獨立,位于大梅沙西側海灣,是一個以愛情為主題的休閑花園,占地1.1公頃。根據面海背山的地形特點,保留原有古 榕樹及地貌,規劃設計了酒廊、休息廊、平臺、木棧道、入海棧橋、摩崖石刻及“天長地久”仿真礁石。酒廊建筑因地制宜,底層為酒廊,屋頂為停車場和觀海平 臺。建筑語言既與海濱公園協調又獨具特點,以紅色砂巖為主調的建筑外觀,配以輕盈的白色構架,使人聯想起“熱情、熱烈、純凈、純潔”等一系列與愛情有關的 字眼。建成后成為人們留連忘返及婚紗攝影的指定場所。

大梅沙海濱公園自1999年5月1日免費開放以來,接待了李鵬、朱鎔基、尉健行、錢其琛、李長春、吳邦國、鄒家華、喬石等2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500多位省部級黨政領導人,4000多萬游客,高峰期一天曾達到21萬多人次。新聞媒體、社會公眾、海外嘉賓、上級領導都對海濱公園的建設和管理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大梅沙海濱公園已成為市、區兩級政府向外界展示深圳城市建設質量的樣板。

主要景點
太陽廣場
處于公園的中心,總面積達13萬平方米,有3個大小不一,風格各異的張拉膜,每個張拉膜下都設有供游客休閑、更衣、洗手的各種設施。
月亮廣場
位于公園的西部,總面積4000余平方米,周邊建有3個張拉膜及多間商鋪。
陽光走廊
全長432米,是太陽廣場和月亮廣場之間的通道之一。走廊內設有供游客休憩的磨光石凳,走廊的頂棚則覆蓋著繁茂的勒杜鵑。
愿望塔
高83.6米,聳立于太陽廣場的最東側,內設電梯及愿望臺。塔身采用鋼結構。愿望塔是“愿望山-愿望湖-愿望搭”體系的最后一環。并設有動力傘、摩托艇、月光酒吧、燒烤場等娛樂服務。[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