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香港濕地公園植物規劃分析研究
3.1各保護區分區與植物規劃分析研究
一般情況下,根據生態敏感度評價將城市濕地劃分為核心保護區、生態緩沖區、實驗控制區、外圍控制區。香港濕地公園可劃分為核心保護區、休憩觀光區、科普展示區、科普實驗區、接待管理區等(如圖3)。
圖3: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分區與香港濕地公園規劃分區
3.1.1核心保護區植物景觀規劃分析研究
核心保護區是城市濕地核心地帶,敏感性強,生態系統比較完整,主要的功能是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可以開展濕地科學研究工作,對于人的游覽活動應該禁止,盡量減少人的活動對濕地系統的干擾。
香港濕地公園的核心保護區主要是盡可能地保留鄉土植物和香港原生植物,營造地帶性植被為目標,將維護成本和水資源的消耗降到最低,并完善植被群落組分結構,通過植物景觀的營建構建與外圍的連接廊道。并且大面積運用原生水生植物,不追求片面的視覺效果,減少外來品種的使用率,為水生動植物創造一個宜居環境(如圖4)。
圖4:核心保護區生態水域環境
3.1.2休憩觀光區植物景觀規劃分析研究
這里主要是處于外圍控制區和核心保護區的過渡地帶,這里的生態敏感性相對核心地帶弱,重點展示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濕地自然景觀,在實踐中主要是濕地展示和科研教學為主,加強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育和恢復工作,可以容納少量人的活動,設計的目的是給人創造體驗自然濕地的機會,可以展開一些科研、教學和培訓的活動。
植物以鄉土植物和香港原生植物為主導,營造地帶性植被,改善植被群落結構,模擬自然生境,保存鄉土植物搭配形式,不局限于人工形式表現。其中就有設置蝴蝶園,種植開花植物,一方面可以彌補原生植物群落過于單一的顏色基調,又可以吸引蝴蝶,為其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增加生物多樣性(如圖5)。
圖5:休憩觀光區漫游徑